?

公告信息

信息检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信息工作年度报告 > 政策解读 >
政策解读

陇南市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上)

文章来源:admin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17-09-15 【关闭】 字体:? ?

在市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市长陈青代表市政府作了《政府工作报告》,实事求是地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工作,紧密结合我市实际,科学规划了“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思路和总体目标,系统提出了2016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这份《政府工作报告》给我们传递出哪些发展信号,又将在民生等方面提出哪些新举措呢?“陇南经济”对此进行解读。

 

一、回顾过去五年----我市奋进的足音

十二五”是我市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我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深化实施“433”发展战略,攻坚克难,开拓进取,苦干实干,奋力推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政府工作报告用九个词概括了“十二五”这五年(2011-2015)陇南的发展成就。

 

1、经济运行“稳中有升”

 

  • 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十二五”末,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15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69.6%,年均增长11.2%。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

  • 加快推进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基地面积达到1089万亩,完成核桃、花椒、油橄榄高接换优1000万株。

  • 培育发展农民专合组织497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69户。

  • 完成“三品一标”认证226个。

  • 连续4年成功举办农特产品产销对接洽谈会,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得到提升。

  • 新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1708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40%,比“十一五”末增长7%。

  • 积极落实科技增粮措施,粮食总产实现“九连增”。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5405元,比“十一五”末增长97.3%,年均增长14.6%。

工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 积极培育以有色冶金、白酒酿造、农特产品加工、建筑建材、水电能源、现代制药为重点的优势主导产业,工业经济总量进一步扩大,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1.2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1.04倍,年均增长15.3%。

  • 中小微企业达到3864家,非公经济增加值完成155亿元,占全市GDP总量的50%以上

  • 实施市列重点工业项目99个,建成投产50个。

  • 园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入园企业达到131户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

  • 建成了成县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陇南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哈达铺华昌药材城等一批物流仓储、专业市场。

  • 电子商务实现突破性发展,开办网店8674家,实现销售34亿元,带动就业5.4万人。

  • 连续成功举办乞巧女儿节、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文化旅游节会,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和古建筑、古民居保护开发取得积极进展

  • 全市4A级景区达到9家,乡村旅游、中医养生度假等产业起步良好

  •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90.8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95.7%,年均增长14.4%。

  • 文化产业增加值完成5.71亿元。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8915元,比“十一五”末增长74.4%,年均增长11.8%。

  • 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末的26.3:28.6:45.1调整为“十二五”末的22.31:23.14:54.55。

 

2、改革开放“持续”深化

 

  • 新建了市区两级政务服务大厅,全市九县区都成立了政务服务中心,90%以上乡镇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

  • “五张清单一张网”建设如期完成。工商、质监、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监管等机构改革任务顺利完成。

  • 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和平台建设得到加强,资源配置市场化程度得到较大提升。

  • 财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库集中支付、预算管理改革和国资国企改革深入实施。

  •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良好。

  • 户籍制度改革稳步实施。

  • 积极推进向南开放,精心谋划打造兰(成)渝经济带陇南黄金段,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圈和大九寨旅游经济圈,先后与绵阳、广元、汉中、宝鸡等市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绩,项目落地率和资金到位率逐年稳步提升。

 

3、扶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效

  

  • 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1236”扶贫攻坚行动,紧盯25个特困片区,坚持资金向片区倾斜、项目向片区整合,领导和帮扶力量向片区汇聚,形成了合力攻坚的良好格局。

  • 围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1+17”精准扶贫方案,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853”挂图作战的要求,创新精准扶贫方式,打响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大决战。

  • 贫困乡村路、水、电、讯、房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建成通村硬化路9271公里,通畅率达到89.1%,解决了100.9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贫困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94%,实施整村推进项目750个、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15万户5.09万人。

  • 全市特色产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人均特色产业收入2800元以上。

  • 累计输转农村劳动力428.5万人次,创收494.7亿元,年均增长14.8%。

  • “双联”与扶贫深度融合,有效发挥了双联助推作用。

  • 电商扶贫闯出了“陇南模式”,我市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全国电商扶贫试点市,荣获2015中国消除贫困创新奖。

  • 全市贫困人口下降到50万人,年均减少贫困人口近20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0.4%,下降33个百分点。

  

4、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

 

  • 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城镇化率达到28.16%,比“十一五”末提高8.46个百分点。

  • 市区和八县县城新区开发、旧城改造取得阶段性进展。

  • 武都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道路、供排水、集中供热供气、垃圾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实施。

  • 礼县、康县及成县小川、宕昌县哈达铺等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和康县多规合一试点进展良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户籍制度、投融资体制、土地利用等综合配套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 建成生态文明新农村1668个,占行政村总数的52.1%建成省级“美丽乡村”18个,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

 

5、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

 

  • 推进“3341”项目工程。

  • 通过灾后重建,全市城乡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 破解交通瓶颈制约,加快构建铁路、高速公路、航空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兰渝铁路加快推进,成州机场全面开工,徽两高速、渭武高速试验段开工建设,武九高速前期工作进展顺利,武罐、成武、十天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实现了高速公路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达到380公里。国省干道、县乡公路全面升级改造,综合交通网络逐步形成。

  • 水利、电网和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 智慧城市建设进展良好,陇南市大数据政务中心建成投用。

  • 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97.8亿元,年均增长26.9%,是“十一五”期间的3.4倍。

 

6、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 生态文明示范市建设、“两江一水”综合治理规划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顺利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长防林公益林建设等重点生态工程统筹推进,森林覆盖率达到40.4%。

  • 江河干支流、中小河流治理取得积极成效。

  • 污染减排取得新进展,水、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矿山、尾矿库专项整治持续开展,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在省控指标以内。

  • 农村环境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 积极创建国家级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试验区,建成陇南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和市级水资源实时监控与管理信息系统,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开始试用,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

 

7、财政金融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 “十二五”末,全市大口径财政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完成51.5亿元、25.5亿元,比“十一五”末分别增长1.4倍、1.7倍,年均分别增长20%、22%。

  • 五年累计实现财政支出777.6亿元,年均增长7.35%。

  • 实施“3+1”金融体系建设,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成立陇南龙江城乡发展有限公司、陇南信通城市经济发展有限公司、陇南龙江资金池管理有限公司,强化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有效缓解了农民、中小微企业和项目建设融资难问题。

  • 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直接融资取得突破性进展。

  • 扶贫互助资金项目进展良好。

  • 棚户区改造贷款争取工作成效显著。

  • 各类惠民信贷政策得到落实。

  • 全市信贷投放总量快速增长,存贷比达到65.2%,比“十一五”提高22.5个百分点。

 

8、社会建设成效“明显”

 

  • 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城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教师队伍不断加强,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市一中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陇南师专三校合一顺利完成,陇南师专升本和陇南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 科技事业得到较快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 卫生基础设施、基层卫生条件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健全,中医药事业和健康服务业加快发展。

  •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一批文化、广电、体育基础设施建成投用,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广播电视“村村通”实现全覆盖。

  • 社会保障和救助水平得到提高,城乡低保标准逐年提升,城乡居民全部纳入社会养老保险范围,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 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大学生就业服务工作取得实效

  • 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市棚户区改造取得显著成绩。

  • 坚持每年办成一批民生实事,解决了群众关心期盼的热点难点问题。

  • 安全生产责任和监管措施得到落实,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全面加强。

  • 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平安陇南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 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统计、审计、档案、地方志、气象、地震、“双拥”、人防、民兵预备役和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慈善、红十字会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9、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

 

  •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进简政放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实施,政府效能得到提升。

  • 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责,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取得实效。

  • 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陇南市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和《陇南市矿业权审查审批管理办法》。

  • 健全完善“三公”经费管理、预算和支出审批制度,全市“三公”经费开支明显下降。

  • 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效能监察,支持执纪执法机关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

  • 认真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着力解决政府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政府系统作风建设取得新成效。

 

 

2015年工作回顾

 

2015年,陇南市实现生产总值315.14亿元,同比增长9.5%。与全国的6.9%和全省的8.1%相比,陇南市无疑跑在了前列。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90.61亿元,同比增长10.84%;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81亿元,同比增长9.0%;就业方面,2015年末全市从业人员156.26万人,其中:农村140.21万人,城镇16.05万人。跟全省其他市州比较来看,去年,陇南生产总值增速居全省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三,建筑业增加值增速居全省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居全省第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省第一!

 

精准扶贫完成了1365个贫困村和64.37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精准扶贫大数据平台搭建运行。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23.3亿元。整合各类资金53亿元,片区攻坚取得新进展。贫困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双联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市减少贫困人口14万人。

 

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新增经济林面积27.5万亩,完成303.6万株核桃、12.8万株油橄榄高接换优任务。中药材标准化种植、苹果矮砧密植示范基地建设和生态放养鸡产业进展良好。新培育认定省级龙头企业6户。

 

工业经济实施市列重点工业项目25个,郭家沟铅锌采选生产线、金徽优质酒酿造技术改造项目建成试产,佛仁制药二期扩建、青峰石材扩建等项目进展顺利。祥宇油橄榄产业园、康县5万吨核桃乳生产线等一批农特产品精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9%,工业用电量增长10%。

 

第三产业电子商务取得明显成效。宕昌官鹅沟景区建设顺利推进,礼县大堡子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两当兵变红色文化园等重点项目进展良好,五阳路亚热带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启动实施。“十村百户千床”示范工程取得积极进展。

 

“3341”项目工程全市谋划实施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1197个,完成投资599.9亿元,争取国家、省上项目资金1769个40.3亿元。全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38个,签约资金539亿元,到位资金403.8亿元,同比增长31%。

 

城乡建设实施市政基础设施项目111个,总投资30.5亿元,完成投资13.5亿元。新建生态文明新农村417个、美丽乡村示范村38个。

 

财政金融农村产权确权抵押交易服务平台建成运行全市金融机构新增贷款余额102.3亿元,同比增长46%。

 

社会事业和民生建设农村幼儿园建设加快。建成乡村舞台826个,实施6个乡镇体育惠民工程。25件省列民生实事、10件市列民生实事全面完成。

公开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