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信息

信息检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信息工作年度报告 > 政策解读 >
政策解读

徽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意见

文章来源:admin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15-08-07 【关闭】 字体:? ?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有关部门,驻徽有关单位:
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要求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意见》(甘政发〔2014〕83号)、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的意见》(陇政发〔2014〕76号)精神,建立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进一步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公共气象发展方向,以气象防灾减灾为主线,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为宗旨,以全面深化气象改革为动力,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不断增强气象防灾减灾、预报预测、应对气候变化、开发利用气候资源能力,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优质气象保障。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建成科学有效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覆盖城乡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功能先进的气象预报预测体系、布局科学的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可持续发展的气象事业支撑保障体系,使我县气象事业整体实力居全市乃至全省先进水平。
二、加强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三)健全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制定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将气象防灾减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气象防灾减灾政府绩效考核和责任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预警社会应急联动响应机制。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升级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加强多部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软硬件设施资源整合和资料共享,拓展监测内容,完善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功能,扩大应用覆盖面,进一步提升灾害应急保障能力。探索县城气象灾害防御机制,推进县城气象防灾减灾示范社区建设。
(四)加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健全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机构,构建覆盖城乡、规范标准的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和服务体系,实现村级气象信息员全覆盖。开展气象灾害防御应急准备认证工作。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将防雷工程建设纳入政府民生工程。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气象协理员、村(社区)气象信息员和部门应急联络员职能作用。强化气象科普宣传,提高全民防御气象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五)完善预警信息发布及传播体系。继续推进“甘肃省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村村响)”建设,完善市、县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运行机制。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绿色通道”和手机短信“全网”发布机制,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各类媒体的作用,特别要应用微信、微博、手机APP终端等新媒体,及时发布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扩大气象信息的公众覆盖面。加强人员密集区和重点区域气象信息接收设施建设。
三、加强综合气象观测和信息装备保障体系建设
(六)完善综合气象观测网。完善乡镇气象观测系统,升级改建乡镇15个气象监测设施,实现全县乡镇骨干气象站网稳定运行。完善专业气象观测系统,建设交通、新能源、雷电等气象专业观测网,建设以雾、霾和重污染天气观测为重点的环境气象监测系统。
(七)增强气象信息网络支撑和装备保障能力。改造升级全县气象通信网络系统,实现省、市、县气象数据高速传输共享。建成县级气象台站基于北斗卫星通讯系统的气象应急通信系统,实现气象与县应急、环保、水务、农牧、国土、交通、林业等相关部门的数据共享和应急会商。探索建立社会化保障机制,建设县、乡级气象装备保障体系。完善气象装备运行实时监控系统。
(八)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依法加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工作,要将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对遭受破坏的探测环境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探测环境保护备案制度。县气象部门要进入县规划委员会,参与城乡建设规划中涉及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相关工作。
四、加强气象预报预测体系建设
(九)加强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建设。加快天气气候预报预测系统研发和引进。加强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及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建设。建立县级气象灾害信息监测预警中心和信息共享平台,加强甘肃省山洪地质灾害和中小流域洪水气象风险预报预警系统本地化应用。升级短期气候预测系统。建立数值天气预报产品应用平台。建立各类预报产品检验评估系统。
(十)提升气象预报预测水平。建立和完善等级降水预报、定量降水预报、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强化高分辨率的灾害性天气诊断分析和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业务,完善中尺度天气分析业务和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业务;发展延伸期天气预报。推进集合预报业务应用,开展县城、乡镇及重点区域精细化要素预报和临近预报。加强对暴雨、突发强降水、干旱、冰雹、大风、高温、低温冻害等气象灾害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监测预报预警和影响评估,提高灾害性天气分区预警准确率和预警时效。加强预报预测产品质量的评估检验。
五、加强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建设
(十一)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各乡镇要进一步强化气象公共服务职能,将公共气象服务纳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探索政府购买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的机制和方式。改革气象服务业务体制,健全新型公共气象服务运行机制,发挥气象部门在公共气象服务中的基础作用。积极培育气象服务市场,改进公共气象服务提供方式,发展气象服务相关产业。激发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气象服务的活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气象服务。
(十二)推进气象为农服务体系建设。围绕全省“365”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和全县农业产业布局、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加快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推进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的气象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预警评估。完善部门联合为农服务机制,强化面向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的“直通式”气象服务。
(十三)强化专业专项气象保障服务。提升生态环境、国土资源、水利、林业、交通、旅游等重点领域的专业气象服务能力。开展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气象保障服务;推进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监测预警服务网络建设;加强城市环境气象服务和城市高影响天气精细化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加强旅游气象监测站网和旅游气象服务系统建设;做好重大工程及重大社会活动的气象保障服务。积极探索针对保险行业的气象服务,增强气象灾害风险管理能力。
(十四)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健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指挥协调机制,落实人员,完善投入保障机制。加强标准化作业点建设,改善人工影响天气基础条件,提高作业指挥能力。积极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和防雹作业,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缓解水资源紧缺和防灾减灾服务。开展人工影响天气科学试验和效果检验评估。高度重视人影作业安全。
(十五)增强应对气候变化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开展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评估,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决策咨询水平。将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纳入生态恢复与保护、新型城镇化及工程建设,发挥其在重大项目建设方面的保障作用。加强应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工作。完善气候变化基础数据库,建立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能源安全、生态系统、城市规划等方面及敏感行业的综合影响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开发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系统,建立评估病虫害气象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促进气候资源开发利用。
六、加强科技支撑和人才体系建设
(十六)加强气象科学关键应用技术研究。面向气象科技发展前沿、气象现代化建设和现代气象业务服务发展重大关键问题,着力在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技术、精细化天气预报、区域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短期气候预测、现代农业气象、气象灾害影响评估、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候变化影响评估与应对、气象信息传播技术、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技术、现代探测资料共享技术及融合应用等领域和关键技术方面加强科技攻关和技术研发。
(十七)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整合资源,加快实现科研仪器设备、数据资料等资源共享。完善科技投入机制,把气象科技创新工作纳入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项目研究计划,加强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围绕业务需求和重大关键科技问题,积极争取各类科研项目。
(十八)创新科技管理机制。建立以业务发展实际贡献为核心的气象科技分类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气象科技项目立项、成果管理、经费投入、创新激励、人才交流等机制,增强气象现代化建设的科技支撑能力。积极推进气象部门与相关部门、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的科研合作。建立成果业务准入制度, 加强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成果转化应用。完善管理措施,提升成果业务转化和推广应用效益,建立成果转化应用评估流程。
(十九)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各乡镇、相关部门要完善气象人才发展政策环境,加强人才培养与科技资源的统筹协调,与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建立人才培养基地,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培养气象人才。县气象部门要建立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科学设置岗位,全面推行基本业务岗位。
(二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各乡镇、相关部门要按照发展气象事业的要求,将气象干部纳入干部培训计划,支持气象领军人才进入“领军人才工程”,将基层气象协理员、信息员队伍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加强气象创新团队培育,加强气象部门一线业务技术带头人的培养。推进持证上岗制度。
七、保障措施
(二十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气象现代化议事协调机构,协调解决气象现代化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人工影响天气等工作的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对气象现代化工作的考核检查。
(二十二)加强依法行政和监督管理。加快推进地方性气象法制建设,健全气象制度体系。建立机构健全、制度完善、管理规范的气象行政执法体系,提高气象行政执法的能力和水平。规范气象行政审批制度程序,完善并联审批机制。加快标准化工作进程,提高气象标准在科研业务工作中的应用率。加强重点工程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预报预警发布、气象服务市场等方面的监督管理。
(二十三)加强政策支持。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主动承接中央、地方气象事权划分和支出责任。将气象现代化建设项目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切实加大对重大气象工程、气象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项目的投入力度。

 


  徽县人民政府
2015年3月26日 

公开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