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告信息

信息检索:
您当前所在位置:主页 > 信息公开目录 > 规范性文件 >
规范性文件

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徽县三滩月亮峡景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文章来源:admin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16-06-02 【关闭】 字体:? ?
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徽县三滩月亮峡景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徽县三滩月亮峡景区管理办法》已经十七届徽县人民政府第4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徽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5月30日
 
 
 
徽县三滩月亮峡景区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徽县三滩月亮峡景区的管理,提升景区旅游服务质量,有效保护、科学开发景区旅游资源,促进景区健康、有序发展,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甘肃省旅游管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徽县三滩月亮峡景区(以下简称“景区”)指嘉陵镇月亮峡服务区至严坪停车场之间的自然景观和现有旅游基础设施(含虞关乡阳坪至月亮峡服务区供电线路及设施)。 
      第三条  县旅游局负责景区的行业监督管理工作。县嘉陵旅游管理处具体负责景区的日常管理工作。
县环保、住建、林业、水利、安监、国土资源、文物、园林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景区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景区的保护、规划、开发、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五条  景区管理坚持注重保护、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
 
第二章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设

       第六条  旅游资源保护坚持严格保护、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实现协调监管、合理利用、科学发展的目标。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旅游资源的义务,有对破坏旅游资源行为进行制止、检举、控告的权利。
      第七条  景区管理机构必须按照《甘肃省徽县三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和《徽县三滩月亮峡景区建设性详细规划》,有效利用景区的特色旅游资源和现有基础设施,对景区实施正规化管理,整合优化景区资源,开展景区游览,积极延伸旅游产业链,引导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推进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景区的对外影响力、知名度及品牌价值,有效开拓省内外旅游市场。
      第八条  在景区内新建、改建、扩建旅游建设项目,必须经旅游主管部门同意,严格按照《徽县三滩景区总体规划及重点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应当充分论证,合理布局;项目完工后应当经旅游主管部门参与验收并签署意见。
      第九条  禁止在景区建设污染环境、破坏景观和生态的项目;禁止在景区从事污染环境、破坏景观和生态的生产经营活动。
      第十条  开发建设旅游景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损害旅游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以及景区风貌;
     (二)在旅游景区内进行开山、开荒、采石、开矿、修坟立碑等破坏景观、植被、地形地貌的活动;
     (三)盲目、重复建设,或者未经有关部门批准建设旅游景区项目及配套设施;
     (四)在核心旅游景区内建设宾馆、饭店、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等与旅游资源保护无关的建筑物。
     第十一条  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旅游项目,应当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不得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开发旅游景区建设项目,应当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其建筑规模和风格应当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破坏旅游资源。
第三章  管理与经营
 
      第十二条  为了加强景区的管理,按照《陇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对徽县旅游局关于核定徽县三滩月亮峡景区门票价格收费标准的批复》(陇发改价〔2014〕617号)精神,实行门票准入制。
     下列人员门票实行减免:
      (一)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减免门票的人群。按照规定进行减免(残疾人、现役军人凭有效证件免收门票;60周岁以上老年人、身高1.2m以下的儿童免收门票。身高1.4m以上的儿童、学生享受半价门票);
     (二)景区内常驻居民进出景区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免收门票;
     (三)景区内企业职工、严坪林场和小陇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职工进出景区凭有效证件免收门票;
     (四)本县行政区域内党和国家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进出景区的,凭景区管理机构出具的证明或执法证件免收门票;
     (五)在景区内实施的项目,项目实施单位管理人员,项目监理单位工作人员、项目施工单位职工由项目实施单位统一办理景区出入证,凭出入证免收门票;
     (六)本县行政区域内居民进入景区,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门票实行优惠,票价优惠为10元/张。
景区的门票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第十三条  景区管理机构履行下列职责:
     (一)宣传有关法律、法规,改善交通、服务设施和游览条件;
     (二)设置景区标志和路标、安全警示等标牌;
     (三)设置为旅游者提供服务和受理投诉的游客服务中心和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共信息图形标志;
     (四)建立安全保障制度,加强安全管理,保障游览安全;
     (五)监督旅游景区经营者保护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
     (六)监督旅游景区经营者制定景区工作制度;
     (七)监督管理旅游景区经营者的旅游服务活动;
     (八)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并接受其投诉;
     (九)其他依法应履行的职责。
      第十四条  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景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交警部门要按照“保畅通、保安全、防事故”的总体要求,整治景区沿线环境,完善交通标志标线,加强动态巡逻监管和人流、车流的指挥疏导,有效维护景区交通秩序,确保安全畅通。运管部门负责旅游营运车辆管理,重点查处旅游客车超越道路客运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客运经营、无从业资格证驾驶旅游客车、不按照包车客运标志牌载明事项运行的经营行为。
为了切实保证景区交通安全,对景区分时段进行交通管制:
     国家法定小长假、长假期间,每天7:00——20:00景区禁止农运车和货车通行;    
     旅游旺季(每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双休日,每天10:00——18:00景区禁止农运车和货车通行。
     第十五条  景区内的公共交通和服务等项目采用招标公平竞争等方式确定经营者。
景区管理机构应当与经营者签订合同,依法确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六条  景区经营者应当加强对旅游景区的管理,维护正常旅游秩序,保持旅游设施完好和清洁卫生,完善服务设施,并遵守下列规定:
      (一)制定景区旅游管理制度或措施,并负责落实;
      (二)公开服务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保证服务质量,不得对旅游者进行欺诈、勒索、胁迫或误导;
      (三)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配备与安全管理工作相适应的专(兼)职人员和必要的安全设备、设施;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和《游客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对预案进行演练,要主动接受安监、旅游等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管检查,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整改,及时消除隐患。
      (四)对具有危险性的场所或项目设立明显的提示或者警示标志,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五)负责旅游景区的环境卫生工作;
      (六)其他依法应履行的义务。
     第十七条  景区的经营者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原则,合法经营,接受景区管理机构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和管理。
     第十八条  景区的经营者对发生的旅游安全事故应及时采取救护措施,并立即向旅游、公安、安全生产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第十九条  景区从业人员应当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国家规定应当具备岗位资格或职业资格的,必须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持证上岗。
     第二十条  景区从事经营和服务的,不得有下列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一)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与旅游者的合同或者约定;
     (二)不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提供服务;
     (三)强迫旅游者接受服务;
     (四)对服务范围、内容、标准等作虚假的、引人误解的宣传;
     (五)提供质次价高的服务;
     (六)出售假冒伪劣的商品;
     (七)侵害旅游者人身和财产安全;
     (八)其他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二十一条  景区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二十二条  旅游者在景区内进行旅游活动时,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民族风俗习惯;保护旅游资源、环境和设施;遵守景区安全、卫生等规定。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由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二十四条  拒绝、阻碍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以暴力、威胁阻碍旅游管理部门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景区管理机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或不履行法定职责的,使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损害的,由其所在的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有效期5年。

公开指南 
?